本網河南訊(龐國強/王猛 豐默涵) 中秋節(jié)前夕,新疆軍區(qū)某團運輸連官兵收到了來自鄭州第六離職干部休養(yǎng)所寄來的手工特色月餅和飽含真情的慰問信:“親愛的戰(zhàn)友們,大家好!中秋節(jié)快要到了,你們甘愿‘一家不圓萬家圓’,在高寒缺氧的惡劣環(huán)境下常年如一日戍守邊防,我們作為多次上過戰(zhàn)場的老兵,既心疼又自豪!希望你們收到我們這群老兵們親手制作的特色月餅,能感受到萬里外的牽掛與祝福!希望你們在中秋之夜,思鄉(xiāng)不忘站崗,品嘗月餅依然握緊鋼槍,時時守護好祖國的邊疆……”
給戍邊官兵寄去手工月餅來源于該所黨委委員、95歲抗戰(zhàn)老兵李開智的提議,他至今忘不了77年前第一次吃月餅的故事:1946年9月,綏遠省集寧市被傅作義國民黨軍包圍,李開智隨部隊緊急支援解圍集寧。戰(zhàn)前動員時,蕭克司令員向大家表示:打勝這一仗,給每名參戰(zhàn)人員發(fā)一塊月餅。那時候月餅可是稀罕物啊,大家伙兒聽后,必勝的信心更足了,一鼓作氣打垮了圍困集寧的國民黨軍。戰(zhàn)后,所有參戰(zhàn)人員果真都領到了一塊月餅。那是李開智第一次吃月餅,香香甜甜又讓人思鄉(xiāng)的滋味終身難忘。月餅舍不得一次性吃完,就揣在懷里等夜深人靜時再掰下一塊品嘗,那美美的滋味讓人想起遠在家鄉(xiāng)的爹娘!事后了解,這月餅是解放區(qū)的老百姓們冒著生命危險送到前線來的,是軍民一家親、共同打勝仗的象征。每到中秋節(jié),李開智就會想起那次打勝仗、吃月餅的難忘一幕,親手給邊防官兵做月餅,鼓勵他們安心戍邊、再立新功也成了他多年以來的心愿。
李開智的提議得到干休所領導的高度重視,五位平均年齡96歲的參戰(zhàn)老兵積極響應。“我們一直關注軍事頻道的相關報道,看到邊防一線官兵在風雪中堅守崗位、巡邏守防,大家都很感動,一直想為他們做點啥,在中秋節(jié)到來之際手工制作月餅最能表達心意!”98歲的抗戰(zhàn)老兵王敬軒告訴記者。
9月13日上午,大家早早來到干休所餐廳,圍坐在為制作月餅而專門搭建的操作臺前,用飽經風霜和戰(zhàn)火的大手,先從盛著面劑和十多種餡料的盤子里各掐下來一塊兒,慢慢揉成雞蛋大小的面團、餡團,再把面團捏成小窩窩頭模樣,而后把餡團放進面團的窩窩里,小心地用虎口和手指交替配合向上趕著面皮兒,將餡料均勻地包裹好后再放入月餅模具中塑型,不一會兒,一個個印著“聽黨指揮、能打勝仗、作風優(yōu)良”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“中國夢、強軍夢”等字樣的月餅就制作了出來。
“這個我沒弄好,團了重新再來!給邊防官兵們制作的月餅必須精益求精!”96歲老兵張憲杞,從魯西南戰(zhàn)役、千里躍進大別山、淮河戰(zhàn)役、渡江戰(zhàn)役,再到進軍大西南、抗美援朝,長期殘酷的戰(zhàn)斗磨礪,造就了他一輩子的倔強——打仗就要打勝仗,做事就要做最好!
坐在輪椅上的老兵李忠義,一聲不吭地低著頭忙碌著,臉上還帶著一些隱隱作痛的表情。原來,他前一段時間摔傷了腰椎,當得知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后,不顧病痛來到現(xiàn)場,要親手為邊防官兵制作月餅。
剛剛榮獲“出彩河南人”首屆最美軍嫂的王麗娜,她的愛人馬昕曾戍守新疆邊防15年,婚后十多年兩地分居。她每秋季到部隊探親時,都要陪著官兵們一起守邊防、過中秋,也最懂邊防軍人那種在中秋明月下的思鄉(xiāng)之情,她要把那份對邊防官兵的愛都融入小小的月餅里,傳遞到萬里之外的邊關。
“大團圓出爐啦……”一聲響亮的吆喝聲把大家的目光吸引過去。廚師小李托著一個直徑約30厘米的大個兒月餅,邊走邊拉長了聲調向大家宣告著集體勞動成果。
邊防軍人張恒輝3歲的兒子立刻圍了上去,仔細端詳著這個“大團圓”:“我要把這個大大的月餅寄給爸爸,讓他和叔叔們一起分享!”孩子用稚嫩的聲音高興地說。“我和孩子他爸結婚后一直分居兩地,其實孩子對爸爸很陌生,有空的時候我就拿著影集跟他講爸爸的戍邊故事……” 張恒輝的妻子韓佳佳平靜地敘述著,眼中早已噙滿了思念、自豪和幸福的淚花。
黃澄澄、香噴噴的月餅不斷出爐、裝袋、封口,隨著月餅一起放進包裹里的還有老兵們?yōu)槭吂俦鴤冇H手寫的慰問信。
“這是戍邊官兵和月餅的合影,這是他們看信的照片……”中秋節(jié)前夕,張恒輝和連隊官兵收到老兵們快遞的月餅后,第一時間給愛人韓佳佳發(fā)來照片,讓她親自到干休所向老兵們報告:“恒輝讓我代表他和戰(zhàn)友向老英雄們表達感謝!同時也請你們放心,他們在祖國的雪域高原,缺氧不缺精神,忠誠履行職責使命,用青春和熱血守衛(wèi)好祖國的每一寸神圣領土,就像你們當年在戰(zhàn)場上一樣,堅決打跑一切來犯之敵!”
老兵送真情,萬里邊關暖。一封封滿載希望與寄托的慰問信,一塊塊帶著牽掛和祝福的月餅,穿越祖國的高山大河,正同抗戰(zhàn)老兵的精神一道,化作衛(wèi)國戍邊官兵們身體里的紅色血脈和正義力量,共同守衛(wèi)在祖國的邊疆,守護祖國人民的和平安寧。
供稿:鄭州市中原區(qū)伏牛路210號鄭州第六干休所
免責聲明:
免責聲明: 凡本網注明來源:《經濟與法》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歸屬本網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本網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來源:《經濟與法》。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,若需轉載本網稿件作品,請致電:010-65776990。本網注明來源:XXX(非經濟與法)的稿件作品,均轉載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互聯(lián)網信息傳遞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轉載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投稿郵箱:zgjjyfw@163.com
熱點閱讀
熱點圖文
閱讀排行
關于我們| 聯(lián)系我們| 招聘信息| 廣告報價| 版權聲明
Copyright?2010—2022 經濟與法 m.iso3a.net
中國互聯(lián)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網絡110報警服務
郵箱:zgjjyfw@163.com 《經濟與法》版權所有,未經合法授權禁止復制、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備案:京ICP備:12022782號-3 公安備案: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035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