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(記者齊琪)安全生產資格證書涉假問題嚴重擾亂安全生產秩序,危害公共安全,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。最高人民法院24日發(fā)布5件安全生產資格證書涉假犯罪典型案例,有力震懾犯罪,警示教育社會公眾,筑牢防范安全生產資格證書涉假問題防火墻。
據介紹,人民法院始終堅持“嚴”字當頭審理安全生產資格證書涉假犯罪案件。孫某強、韓某平等偽造國家機關證件、印章案中,人民法院根據被告人實施偽造國家機關證件、印章行為的手段、規(guī)模、持續(xù)時間,偽造證件、印章的種類和數量以及對社會的危害程度,依法認定孫某強、被告人韓某平犯罪情節(jié)嚴重,在接近法定最高刑適用刑罰,同時并處高額罰金、責令繼續(xù)退繳違法所得,彰顯了人民法院對此類犯罪依法從嚴懲處的鮮明態(tài)度。
針對近年來安全生產資格證書涉假犯罪呈現產業(yè)化、鏈條化趨勢,人民法院注重打源頭與打市場并舉,確保全鏈條打擊安全生產資格證書制假、售假、買假、用假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假驗證、假考核、假營銷等犯罪。劉某政等偽造、買賣國家機關證件案中,人民法院通過依法懲處上中下游多層級犯罪,有效懲治和震懾犯罪分子,為維護安全生產秩序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力司法保障。
據介紹,隨著互聯(lián)網技術的飛速發(fā)展,利用信息網絡實施安全生產資格證書涉假犯罪的情況日益增多。典型案例通過以案釋法,充分揭示網絡銷售、辦理安全生產資格證書行為的欺騙性、違法性和危害性,不斷提升社會公眾識別防范假證的意識和能力,助力營造“源頭不制、網上不賣、行業(yè)不買、工地不用”涉假證書的良好社會氛圍。
免責聲明:
免責聲明: 凡本網注明來源:《經濟與法》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歸屬本網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本網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來源:《經濟與法》。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,若需轉載本網稿件作品,請致電:010-65776990。本網注明來源:XXX(非經濟與法)的稿件作品,均轉載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互聯(lián)網信息傳遞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轉載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投稿郵箱:zgjjyfw@163.com
熱點閱讀
熱點圖文
閱讀排行
關于我們| 聯(lián)系我們| 招聘信息| 廣告報價| 版權聲明
Copyright?2010—2022 經濟與法 m.iso3a.net
中國互聯(lián)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網絡110報警服務
郵箱:zgjjyfw@163.com 《經濟與法》版權所有,未經合法授權禁止復制、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備案:京ICP備:12022782號-3 公安備案: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0358號